众拍网最新专家访谈消息,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靠艺术品做投资似乎越来越难以得到回报了。我们在各个拍卖场上时常可见:那些买到手多年的藏品,卖出的价格并不高,每年的平均收益甚至还不如在银行做理财;除去交易成本后,许多藏品的卖出价甚至低于买进价,投资蚀本现象并不稀见。
徐悲鸿《愚公移山》布面油画 46×107.5cm 1940年 于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上流拍,2018年12月,湖南广电以2.088亿元私洽买入
艺术品市场步入成熟期
自20世纪90年代初恢复重建艺术品市场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各界投资收藏观念的不断拓展与更新,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上涨。早期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收藏者充分享受到了拥有“原始股”所带来的较高投资“红利”。随之而来,绝大部分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到了相对高企的平台上。之后再在这一平台上接盘的人必然有恐高心理,其所要支付的买入成本相对之前高出许多,投资风险加大,回报率明显降低,投资周期也越来越长。自2012年以后,投资艺术品就能赚钱的现象似乎不多见了。显而易见,国内艺术品市场开始脱离疯长的初始阶段而渐渐步入成熟期。
市场曾经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艺术品作假现象的日益猖獗和手段上的日益高超。当各类“高仿”赝品充斥于市场的每个角落时,受骗上当者哀鸿遍野,手持假货难以变现者比比皆是。在那些大型拍卖会上,拍品品质高下纤毫毕现、好坏易辨;而在透明度差、风险极大的私下交易中走偏了路的许多投资人仍输得很惨。
如今,艺术品市场中到处可以听到生意难做的声音,作为市场晴雨表的拍卖场,征集困难、好货难觅,上拍减量,成交下滑;古玩店门可罗雀,关张之声不绝;文玩杂项跌跌不休,民间私下交易难做,遍地一片卖货的吆喝,听不到买货的声音。
艺术品已经不再是好的投资品
与其他投资品不同,艺术品投资的关键和难度在于真伪鉴别。艺术品鉴定的结果往往具有相对性,难以有绝对判断。学习艺术品鉴定需要有好的入门指导老师、教材和对照标准器,慢慢地积累实践经验,浅尝辄止、急于求成者可能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许多不会鉴定的人,借助专业人士或拍卖行的眼力买货也能取得成功,但众多的投资者盲目进场,进出于不规范的小拍场和私下交易,最终深套假货、次货之中不能自拔,无法翻身。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品市场仅仅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小众市场,不适合于普罗大众,也就永远成为不了投资领域的支柱行业。
艺术品具有非标准性特点,作品间难以比较和进行量化分析。比如,中国画有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创作题材的区别;每个艺术家的作品有早期、中期、晚期的品质之分;艺术品有精品与应酬小品的差别;每件作品还有尺幅大小之分等。这都会给艺术品市场的估价、对比、鉴定以及市场研判带来困难。难以量化的属性使得投资者无法精准地对投资价格、投资风险以及回报率进行测算,艺术品确实远远不如投资股票、期货与房地产那样容易操作和把握机会。
艺术品交易成本高,交易场所少,交易难度大,交易周期长。它绝不可能像股票、期货那样T+0般的操作,收益按日计算。可以通过地域、收藏群体之间的艺术品价格差异而短期赢利,但依赖时间投资获益似乎要以年来计算,需要长线或超长线投资。在10年前的“红利年代”,两三年可以作为艺术品投资的最小周期,如今的投资周期似乎要超过七八年才会有明显收益,更有甚者需要十几年以上。
人们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中逐步发现:在渐渐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中,已经很难找到位于“价值洼地”的“原始股”,此时一定要去买“蓝筹股”,要买精品,差东西做不了投资。时至今日的拍卖场上,买家出手越来越谨慎,流传有序、珍品精品、相对保真的艺术品才能拍出好的价格;而那些模棱两可、真假难辨的货品则无人接盘。市场逐渐拉开了精品与普品的价差,“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二八现象”,市场成熟期的特点十分明显:需要更多的市场细分、精挑细选与精耕细作。
总而言之,比起股票、期货和房产,艺术品也许不是一个容易选择、便捷操作的投资品种。在市场初期的“红利”阶段,为了拓展市场,经营者们常常采用各种诱惑的语言强调艺术品的投资效应,这适应了初期市场的低谷位置,走对路、进场及时的先知先觉者们因此获得了丰厚收益,尤其在2003年至2005年与2009年至2011年两个阶段内。但随着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艺术品的投资风险明显加大,效益已经没有早期那么明显。尤其市场上广泛存在着不具稀缺性的普通货、低价货,几乎不再有什么投资的意义了。实际上,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品只可能是少量具有时代创新意义,具有稀缺性、珍贵性,或还处于“价值洼地”的东西。
品位收藏成为市场发展的推动力
因此,对于广大艺术品爱好者来说,市场上各类文物艺术品、工艺品、文玩、珠宝,最大的价值还是美化人们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而不要把投资获利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由内地各大拍卖会上可见,新买家进场的增长速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逐步进入到艺术品的收藏市场,他们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更加理性、挑剔地选择作品,企业家收藏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中坚力量。事实表明,他们今天买进艺术品的主要目的大多不是投资,而是收藏,建立企业美术馆、博物馆。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艺术品市场未来的模式:喜爱艺术、美化生活、品位收藏成为市场发展的推动力,投资只会是收藏的副产品。
近年来,从各地举办的艺博会、拍卖会的新晋买家中也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进入了藏家队伍。具备一定优越生活条件的他们往往更加重视自己的喜好而淡漠赚钱的目的。年轻人更加喜欢现当代的艺术品、工艺品,多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不去考虑存世量、回报率等投资指标。这种现象的存在和逐渐占据主流,也许反映了艺术品收藏价值提升与投资导向淡出的未来市场趋势。
更多最新名家访谈新闻、专家访谈信息,敬请关注拍房网(www.paifun.net)、众拍网(www.zhongpai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