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拍网最新专家访谈消息,“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两千多年前,紫砂便开始出现在华夏文明的脉络当中,并随着国人饮茶之风的代代传承,紫砂便以茶器,紫砂壶的形态交织进人们生活,浸染上历史的茶色。
来自于大地之源的一抷抷紫土,与源头活水和天地灵物茶叶相交融,便幻化为万千滋味,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仕所歌咏感慨。“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人们爱茶,也爱壶,历代制壶大师们用毕生的精力来让这千年的生活意趣在这把方寸的器物之间,变得更动人更隽永。82岁高龄的李昌鸿大师,便是其中一位当之无愧的制壶泰斗。
方圆之中,刚柔互济
“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是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紫砂造型素心朴雅,肌理温润如玉,色泽古雅淳厚,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的境界,正是中庸之道的具体呈现形式之一。醉心于紫砂文化的李昌鸿深谙其精神内涵,并孜孜不倦地将其融入到创作中来。
在宜兴的紫砂茶具中,挺拔高傲的竹是主要题材之一,但大多数仅限于竹的外貌,而不是中国竹文化的精神内涵。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完整的竹简《孙膑兵法》,震惊了世界考古界,同时也给了李昌鸿一个新的灵感。经过多次灵感碰撞,李昌鸿与夫人沈蘧华将壶型确定为扁方形。壶的四周呈现的是五爿竹简,腹部扎上了绳编结丝线,壶口是圆形,壶的底足是长方形,方圆相配,互相映衬。嘴、把、盖、钮用若隐若现的竹节成型。竹简是战国时的书籍,承载了中华古人的哲学思想,是文;《孙膑兵法》是军事、战术,是武。这套《竹简茶具》完美呈现了中国文化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一刚一柔的意蕴,作品得到了行家们的一致好评,并凭借独特的造型语言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品优秀奖、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览金奖等重要奖项。
刚柔并济的方器现已成为李昌鸿代表性紫砂器型之一,方形设计和制作难度远高于普通的圆型器皿,而李昌鸿对自己设计方器更有着文化内涵的要求,除了要求线面挺刮、轮廓分明,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还要粗细适度富于变化,方中带圆,刚中有柔,这种刚柔互济的造型观念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正切合“正、清、和”的儒家文化,也符合“敬、清、雅、和”的茶道文化。
由匠而艺,自成一派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如月亮喻思乡怀人,杜鹃喻哀思,折柳伤离别,鸿雁引思念等等。而充满意象韵味的紫砂从一开始,就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少时习字、长而学画的李昌鸿,在幼年时期便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素养,更为未来一辈子钟爱的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李昌鸿的紫砂作品中线条简洁、端庄,写意而又工整,充满了文化之韵,含蓄之美。
1955年,是18岁的李昌鸿从艺的第一年,他拜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紫砂艺徒、也是紫砂工艺的首届接班人。作为紫砂“文人派”的代表人物,李昌鸿把陶艺、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等艺术融于紫砂,将物象精神和形态美有机融合。从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突破,在民族的儒、释、道等文化中发掘与时代合拍的内容来指导和丰富创作,因此作品承载了丰厚的精神文化与内涵。
传承,是文化的精神内涵,而守旧,则是万象更新的阻碍。纵观历代紫砂壶,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紫砂壶都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特点。作为当代艺术家,李昌鸿不断与时代契合,倾注心血钻研“文人壶”,把现代的文化注入紫砂壶中,使紫砂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李氏风格。被选定在中南海紫光阁陈设的《狮象王鼎》就是李昌鸿非常具有现代性的作品,狮和象作为传统文化符号寓意尊贵吉祥,而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具有现代大气的风格特征,包容并蓄、去粗取精, 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
而最具时代精神的一笔,便是李昌鸿首创的“壶跋”表现形式。在书画等作品前后写序题跋是文人雅趣,在李昌鸿看来一件紫砂茗壶作品,同样是凝聚艺术家心血和,他在茗壶底部简短镌刻与壶形、壶铭、作者、藏者等相关文字,即“壶跋”。“壶跋”是藏家、艺壶爱好者欣赏的小段落,通过这段“壶跋”小资料,更好地认识和研究作品的原创与源流,也可以做为壶鉴定真伪的线索。这一创新的正是标志着紫砂从实用茗器转变为具有鉴赏性、人文性的艺术品的直观体现。
看似简单,实则文化内涵丰富,是众多紫砂大师和国外鉴赏家对李昌鸿作品的评价。作品《孔雀茶具》、《提梁圆壶》、《思源壶》、《上新桥壶》、《五德组壶》更是在国内外展评中都屡获大奖,被多家知名机构收藏。李昌鸿制壶始终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求变,恩师顾景舟曾这样说过:“别看紫砂单纯,它可博大精深,你们这一辈人要好好学习、研究,做点紫砂文章,从‘匠’中摆脱出来。”这句话,让李昌鸿记了一辈子。
紫田耕陶,后继有人
紫田耕陶六十余载,在紫砂创作方面取得了不菲成就的李昌鸿,同样注重紫砂的理论研究和技艺传承。多年来李昌鸿主编或与同行业专家合编了多部紫砂相关著作,如《宜兴紫砂珍赏》、《宜兴紫砂茶具实用功能的研究》、《紫田耕陶》等等。兢兢业业数十年的研究著作,不仅助力了紫砂行业的革新,同时反哺了李昌鸿本人的设计创作,更引领许多人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来。
李昌鸿的夫人同为紫砂大师的沈蘧华,不仅是相伴多年的家人,更是紫砂创作路上的战友,在李氏夫妇的的默契配合下,一件件传世的经典作品不断问世。《镂空花篮香熏》、《剪纸刻花八方吊盆》、《一枝春壶》、《狮舞茶具》、《思源壶》、《五朝文化组壶》……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们因为彼此的陪伴而让理想更加坚定。致力传承的李昌鸿夫妇桃李满天下,不少弟子都成了当今紫砂界的中坚力量,而从小耳濡目染的子女们,不仅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更博取各家之长,至今亦各有建树。这场艺术之旅起源于古代,起源于宜兴,也终将会在众多传承者的传授、期望和启发中强势回归。
一枚小小紫砂壶,也需数月的制作方能成型,专注间,一呼一吸,如同与壶对话;一笔一画,如同与壶作心的交流。“紫砂是和文化结合的起来的一个艺术门类,是要融入艺术家智慧的,只有去伪存真,坚持传统,这才是紫砂的未来。”李昌鸿说。好的紫砂壶是有生命的,制壶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天赋神物,蠡河里装满砂壶船只的橹桨声里,有斑斓辉煌的艺术殿堂,也有岁月积淀下的睿智与淡然。
更多最新名家访谈新闻、专家访谈信息,敬请关注拍房网(www.paifun.net)、众拍网(www.zhongpai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