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众拍网

首页 > 拍卖要闻 > 拍卖追踪>正文

齐白石《三绝合璧》亮相嘉德2016年秋拍

来源: 众拍网   发布时间: 2016-11-02 12:55:28 点击量:

       众拍网最新拍卖信息、艺术品拍卖信息,文人画以诗、书、画、印结合为最高追求。最终达到诗境,诗意是渗透在全部作品中的灵魂。白石老人曾自谓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对于诗意的探索贯穿在其艺术生涯的始终。“夜长镌印因迟睡,晨起临池当早朝。”他将诗、书、画、印冶于一炉,互相渗透,综合而成独一无二的天才创造。打开“大匠之门”,将天地万物寓于一己的艺术之中,锐意创新,纵横捭阖,心中之意与手中之笔高度统一,睥晲天下,无与抗衡者。此次集合诗、画、印“三绝”的作品,一一历数,均有不凡的渊源,诗学内涵和哲学内涵之意相通。体现出白石老人诗、书、画、印全面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民国时期广阔而丰富的人际交往谱系。

  好的作品应发生在触动人心的时刻,均是精心揣摩的结果。籍由三件作品,也能看出时空交错下的人、事、物独特的交织与联系。透过书、画、印三个面向,提升起想象和探究的愿望,深入理解其所包含的一切时代背景和迷人内容。  

 

  齐白石(1864-1957)三绝合璧 《拨弦猎雁图》《篆书丈夫处世散语中堂》《致胡洪开印》2组4方

  书法:175.2×96.3cm   绘画:132×55cm

  印章:5.3×2.5×13cm×2 3.3×3.3×5.5cm×2


  齐白石《拨弦猎雁图》

  画﹒英雄痕迹老京华

  齐白石少年老成,三十岁即喜称翁、老等字。至七十岁衰年变法,青春焕发,局面大开。重拾这件早年所作英雄人物,题跋再三,人生际遇已是换殊天壤。郭人漳题诗一首点明主题:独立苍茫、待击飞鸿。白石翁将之赠予高足张次溪,既有弯弓射大雕的威武气概,又有目送归雁的文人情怀。文治武功,英姿勃发,寄寓了老人对于青年人的殷切期待。另则回首往日磊磊雄风,如今老辣弥坚,光辉绚烂,心中浩荡之气的喷薄欲出。

   到达北京城后,齐白石的艺术灵感全面激发,人脉网络也史无前例地扩张开来。这一切与张宅这个颇具声望的社交平台密切相关。张次溪,名涵锐、仲锐,字次溪,号江裁,广东东莞人,幼年随父母生活在北京。孔教大学文学士学位。对张次溪先生的父亲张伯桢,《白石老人自述》称沧海先生,神交已久,相识是“如逢故人,欢若平生。”张伯桢是东莞历史名人,康南海先生弟子,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其早年叱咤政坛,民国政府迁往南京,张伯桢独留京华,以著述为业,于佛教、地方史志等方面用力颇深。

  左安门箭楼 1925年

  张家乃望族,家境富裕。位于左安门内新西里三号的张宅,原是明朝袁崇焕的故居,有听雨楼古迹。齐白石常常流连在张宅,与徐悲鸿、陈师曾、齐如山、梅兰芳等时代名流共同出入,成为京城文化圈的一个缩影。张次溪拜齐白石为师,陪伴左右,费心力事尤多。每见家师旧作,“不惜金钱,必欲得之”。齐白石惜墨如金,对于张次溪的要求却时常破例,有求必应,对于这位世侄的关爱可见一斑。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的一生》等书籍,曝露多张旧照及独家秘辛,至今仍为齐白石研究的重要史料。

  齐白石与张次溪

 

  齐白石(中)与張次溪(左一)、小沢文四郎(右一)

  当时张家客厅还有一位日本学者小泽文四郎,与齐白石、张次溪往来颇多。小泽文四郎(1911-?) ,昭和十年(1935)毕业于东京文理科大学,后为日本外务省外派到中国燕京大学留学。1940年回到日本,历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洋大学教授。1970年他出版过《汉代易学研究》,1977年出版《巨匠齐白石的生涯》,介绍齐白石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诗画篆刻和艺术成就,对于齐白石在北京的岁月有详细描写。小泽见此幅爱不释手,张次溪乘兴割爱,白石再题,也是满心欢喜。

  更早发出共鸣的是郭人漳,这位齐白石的重要贵人乃清末大臣郭松林之子,齐白石至交。郭人漳(?-1922),葆生,号憨庵,湘潭人。其历任山西道员、两广巡防营统领、广东钦廉兵备道。为人神武,侠肝义胆。1920年直奉交战,齐白石初到北京,即在帅府园郭葆生家避难。两家世交,儿女亦不分彼此。郭人漳于本幅题诗一首,切合画面主题,又点出“闲煞男儿好身手”的话外之意。结合时局,却是其想要弯弓搭箭,一展鸿图之心的写照。

  白石对历史传说、英雄人物描摹得较少。其早年人物根据《芥子园画传》中的古装人物,参照戏台上的人物加以综合,又有“神像功对”的影子。著名者有后来在北京为曹锟画的《岳飞像》、《关羽像》等。像《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人物加上场景的,流传下来极为稀少。

   《战国策‧楚策四》更赢不但擅长射箭打猎,更精于洞悉和利用猎物的心理状态;他不需射箭,只要掌握适当时机,拨动弓弦,大雁便应声而落。换句话说,弦音就是无形的箭,所以猎人弹无虚发,又兵不刃血。正是世界上最高明的神射手。 本幅中,齐白石画猎人左手持弓,弓弦朝上,右手无箭,手腕上抬,食指弯曲,正在等待机会,就要拨动弦音。因为猎人知道自己弹无虚发,所以神闲气定,但是目光专注。齐白石又将整幅画中彩度最高的色彩,敷在猎人的头和双手,以便利用大面积留白来衬托这些色彩。前景部分画了一排阔叶矮木,整排倒向画面右侧,直指岸边猎人。通过这些手法,画家巧妙而有效地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猎人的身上,使大家能更专注地欣赏猎人的神态。这样的作品从主题到画意均极为罕见。不但让人折服于画家的巧思与才能,也为收藏家确定了这幅作品在齐白石的人物画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题识:此幅乃余少年时作也。印记虽是老萍字样,年三十岁即喜称翁、老等字。忽忽四十余年,笔墨之变,换殊天壤也。甲戌(1934年)秋,白石重题。  钤印:齐大

  题识:1.鼎新先生正。弟齐璜。  钤印:老萍。2.次溪世侄尝求余画,余以为时日犹长,或二三年未曾应也。竟使见余往作即不惜金钱必欲得之。吾贤之爱诗画可知矣。出此求题,即书数语记之。白石。  钤印:齐大

  题识:小泽弟见之喜,次溪赠之,再索余为之记。戊寅(1938年)冬,白石时居燕京。  钤印:老齐、齐大

  “五出五归”后,齐白石想要好好消化、整理远游期间获得的画稿,于是在1910至1917年间,蛰居湘潭家中苦读古文、诗词,同时用力钻研书画和篆刻。本幅《拨弦猎雁图》就是他在此时的创作。本幅虽然作于三十余岁,白石老人艺术人生的基调已定。书法上兼有早年“冬心体”,过渡到李邕“书仙”之风,为他将来的书法奠定新的面貌。巧拙互参,苍秀兼施,又民国京城文人圈交往的传奇佳话,集于一幅之中,读之令人心潮澎湃。

  本幅郭人漳题:萧萧苇荻晚来风,独立苍茫夕照红。闲煞男儿好身手,待将金弹击飞鸿。定心老弟命题。小兄人漳。 

 

  齐白石 《篆书丈夫处世散语中堂》

  释文:丈夫处世,百年中除老稚之日,见于世者,不过三十年。此三十年可使几人重于泰山,可使几人轻于鸿毛,是以君子慎之。马文忠公语。

  书﹒慨当以慷思难忘

  书法也是齐白石的绝学之一。从30-90岁,前后变化大,各阶段特色明显。他不但形成自己的篆书风格,而且直接影响绘画与篆刻的创作,因此他的篆书作品往往是收藏家瞩目的焦点。篆书《丈夫处世散语中堂》正是他的篆书风格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又白石书法以对联或条幅居多,本幅六尺中堂当属凤毛麟角。字大如拳,气魄精旺饱满,于笔墨恣意纵横中见森严法度。气势恢宏,浑若天成。

  “啸天将军”即杨虎,安徽宁国人,字啸天。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任江苏军总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兼代理海军总司令。1918年后任鄂军总司令。1922年任广州非常大总统府参军。1924年任北伐讨贼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赴江西,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1927年任上海警备司令。1945年授陆军中将。杨虎将军戎马半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其抗战后寓居上海,代中共上海局转达策动黄金荣投诚的讯息。因而他在1949年政权易手之时,寓居北京颇获礼遇。

  齐白石与杨虎将军交好,四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中期屡有作品相赠,均属晚年钜制。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香港拍卖2010年出现的,一件“啸天将军”上款的齐白石《虎》,以2818万成交一举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老虎。颇为轰动,也可见二人情谊的珍重。杨夫人陶圣安亦拜在齐白石门下作女弟子,可参见1950年间发表的《新春亦寿考》,款署“啸天仁弟、圣安女弟子”。

  1946年底白石宁沪之行,或是二人交情之开端。白石画迹具“啸天”上款最早见于1946年11月的《篆书四言联》;同年及翌年分别有《海棠蜻蜓》及《佛手蟠桃》相赠。而在五十年代寓京期间,啸天将军与白石老人的接触愈发频繁起来。他俩涉及的友辈朋侪颇为相近,如民主党派人士李济琛、章伯钧、黄琪翔等。共同的艺术志趣令他们走在一起,杨虎将军不惜重金购藏白石画作,也使二人维持了长久的知遇之恩。在1950-1952年间,白石写给杨虎或杨氏伉俪的作品共九帧,数量可观,质量甚精。称谓从以往的“啸天先生”,逐渐改称“啸天将军仁弟”、“啸天将军老弟”或“啸天弟”,署款也越来越亲昵。直到1955年,应杨氏伉俪所请写《荷花鸳鸯》赠其亲家。题材形质,均是特出。

  白石书法受清末潮流影响以碑派为根基,于《天发神谶碑》、《祀三公三碑》,李邕《麓山寺碑》、《云摩将军碑》用功最深。老人直至94岁还临写《曹子建碑》,从碑的风格看,处于隶楷转换时期,质朴稚拙。老人把帖摆在画案前,用裁得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同碑文一样大的毛边纸,逐字临摹,力求肖似。这样认真勤奋,方使其篆书独树一帜,介于篆隶之间,充分显示出内在能力与大气磅礴,老辣厚重与稚气天真,深厚功底与随意发挥的统一。

  齐白石 书赠胡佩衡篆书马文忠公语 1937年

  书幅内容取自明末马世奇语。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少有文名于时。崇祯年间登进士,官至左庶子。居官时好扶掖后进,清廉耿介。时流寇蜂起,都城破陷。马氏整肃衣冠,捧所署司经局印,望朝拜毕,自缢而死。此一壮举使其名扬后世,谧文忠。白石敬其忠烈,对马氏诗文多有颂读。以“丈夫处世”箴言为题,称赞啸天将军人格品行“重于泰山”,于人生精华部分的三十年毫不虚度,诚真君子也。“座右铭”亦表达出老人豁达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题识:辛卯(1951年)五月五日。啸天将军老弟之属。九十一岁白石老人。 

 

  齐白石(1864-1957)《致胡洪开印》2组4方

  题识:洪开先生属刊四巨石,余以自家联句出来其二。刻成视之,几可为胡开文墨范矣。望正。丁丑(1937年),白石。

  印文:

  1.胸间富丘壑

  2.腕底有鬼神

  3.洪开长寿

  4.胡洪开印

  边款:

  1.丁丑白石。

  2.洪开先生属刊四巨石,余以自家联句出来其二。刻成视 之,几可为胡开文墨范矣。望正。丁丑(1937年),白石。

  3.洪开先生属 刊,丙子(1936年)白石于故都。

  4.白石。

  印﹒鬼斧神功垂墨范

  一方好印的产生究其细节,必能道出种种因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节都在这方印的背后,自产生之日至今,即便无数细节被湮没,但是当我们手持一方印,那已经流逝的岁月就仿佛回到了我们的眼前,前尘种种都在手之中。

  第二组 1937年刻朱文《胸间、腕底对联印》。

  《致胡洪开印》2组4方印章,分别作于74、75岁,都是为上海制墨名号“广户氏老胡开文”的第二代老板胡洪开(1904-1961)所刻。第一组是1936年刻白文《胡洪开印》、朱文《洪开长寿》,第二组是1937年刻朱文《胸间、腕底对联印》。这两组印是齐白石的篆刻已臻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他独创的印风。尤其是1937年这组朱文对联印,通高达十三公分,体积硕大,连齐白石都在下联印的边款中说是“巨石”。四印合观,真煌煌之作。

  第一组 1936年刻白文《胡洪开印》、朱文《洪开长寿》

  透过作品穿越时空,体会七十几年前的世事沧桑无疑为一件赏心乐事。“胸间富丘壑,腕底有鬼神”,直抒胸臆,正是齐白石书画所秉承之一贯追求。在心中反复构思之后,方才能够厚积薄发、酣畅淋漓有如神助。印面大刀阔斧、直率雄健,将齐白石的篆刻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刀法朴拙浑穆,一笔一刀,绝不回刀,刻出的线条一面光洁一面毛糙,呈现出纵横之气,变化万千。

  齐白石曾说:“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 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汉,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白石印草》跋) ”。 齐白石成熟期的篆刻作品,主要集中在七八十岁这一阶段。

  1936年3月初齐白石应四川王缵绪之邀,携妻、子入蜀,在蜀地游玩之时结交了胡洪开,9月5日回“故都”北京之后为其篆刻。边款所称“胡开文”正是胡洪开的墨店字号。印材亦是由胡洪开所提供。以齐白石自家对联入篆刻,如此制刻的对联章殊为独特,以至于白石老人本人也相当满意,提出设想,希望能按此对章制出墨范。

  在齐白石手稿《蜀游杂记》第五页有记载:“胡开文,安徽人,居成都春熙路北段和记六十一号……”,并在《丙子杂记》第一十五页记载:“胡开文,十月五日,航空双号寄去扇一件,十元……”。这些显示了齐白石在四川结交胡洪开之后,回到北京依然与胡洪开有着书信和物品往来。胡洪开自1935年接管“广户氏老胡开文”制墨厂,生产的墨品优良,迅速拓展到全国各地。1937年,在重庆开办了分号。1937年胡适在上海期间还题字誉其制墨:“笔精墨妙”四字。书画名家与制墨名家相交相惜本就是一段佳话,而今这对印章清晰地记录了这一经历。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中寄给胡开文的信

  齐白石早期的印章以朱文印稍多,中期时白文印有明显增加,大约朱白参半,至成熟时期则多见白文,朱文印已经很少见。他平日仅是为名号对印刻朱文,而且尺寸限于三、四分,即大小约1.8-2.4公分。这硕大的朱文对联印时,非下定决心,如狮子抟象一般全力以赴不可。《胸间、腕底对联印》每字大约6.5平方公分,几乎是前者的2倍。

  齐白石 《致胡洪开印》2组4方

  此印气势雄浑,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极沉稳厚重。字体整体造型看起来瘦长、直落横出,笔意流畅、收放自如、成竹在胸。印面构图疏朗明快,疏密布局考究,字与字之间呼应转换,用笔老到有力,行至尾端力未尽却戛然而止,极富韵律感,观之听之,仿佛一曲清宁古朴又柔肠百转的的古琴曲。

       更多最新拍卖信息、艺术品拍卖信息,敬请关注众拍网(www.zhongpaiwang.com)拍房网(www.paifun.net)。
0/250
拍卖公司QQ群 投资人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