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散到联合:昆明花卉拍卖惹人爱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14-01-21 09:26:51
点击量:
昆明的花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拍卖完成交易的。云南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形成了以玫瑰、非洲菊、满天星为主,其它一百多个品类为辅的市场格局,特别是玫瑰拍卖交易的市场份额已占整个云南玫瑰产量的60%以上。花卉拍卖在云南显示出强劲的势头。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力介绍,2002年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联合国合作组织(ITC)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在全国花卉产地云南实施花卉拍卖尚属首次。2002年12月20日开拍时仅有25个品类25万枝花进入拍卖,当月日均供货量9.7万枝,主要以康乃馨和非洲菊为主。经过近5年的努力,目前,交易中心鲜切花的日交易量已达70~80万枝,有种植商会员4000多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购买商1200人。
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拍卖后的产品已进入到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沈阳为中心的国内高端市场;以泰国、日本、新加坡、香港、俄罗斯、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地区为主的出口市场;以福建、武汉、乌鲁木齐、济南、郑州为主的更多、更广泛的中低端市场
张力在介绍成功经验时提出“分散生产走向联合”的观点。“公司+品牌+农户”及“农户+农户+品牌”两种组织方式成为更多花农组建联合体的主要模式。
花农一旦联合起来,其蕴藏的巨大生产潜力被激发出来。2004年,随着“姚联满天星”联合体的出现,云南最早从国外引进的、最传统的切花品种—满天星从此有了属于“云南人”自己的品牌。一年后,“姚联满天星”全年交易均价9元/千克,交易总额60.02万元。两年后,交易总额184.89万元,均价达13.1元/千克。“姚联满天星”的快速发展为花农生产联合体的未来描绘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分散”生产走向“联合”这是广大花农在新的交易模式下主动适应市场的开端,这将对解决云南花卉“小生产与大市场”带来的诸多矛盾产生积极的作用。
同时,从2002年运作到现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控制已从最初的现场检验控制延伸到了田间采后处理,采后处理手段也从过去单纯的分级包装扩展到实施保鲜处理。
经过几年的运作,云南的花卉拍卖不仅没有像其它省那样因无法运作而停下来,相反花卉拍卖已成为云南鲜切花的主要交易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在云南推行花卉拍卖制度是完全可行的。“花卉拍卖制度在中国的成功推行,证明了农产品拍卖在国内,尤其是在产地型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意义。”业内人士表示。